我们在经典里经常看到“心净则国土净”这句话,其意思是说,不但要自己身心清净,还要影响和扩大去净化周围环境,乃至人类之间和所住的国土。
依佛法说,能活动的生命是正报,所活动的场所是依报;正报则为众生世间,依报则为国土世间,众生乃依国土而生存。然则国土有净秽之不同,众生有苦乐之差别。我们所处的国土称为五浊恶世,顾名思义,便知其含义了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科学的进步,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善和提高,但亦有伴随而来的弊端或不足之处,出现了不少社会问题:环境脏乱,空气污染等等,威胁着民众的健康,危害着人类的生存。人们为了生活,苦心经营,东奔西颠,争名夺利,以致人与人之间的纠纷缠绕,是非烦恼不断发生,尤其抢劫殴斗,残暴凶杀,社会混乱,且这股风气虽经常整治,但还时有发生,甚至有时使闻者不寒而栗。我们面对如此种种秽恶痛苦,又当如何着手呢?《维摩诘经.佛国品》里告诉我们:“直心是菩萨净土,菩萨成佛时,不谄众生来生其国。深心是菩萨净土,菩萨成佛时,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。大乘心是菩萨净土,菩萨成佛时,大乘众生来生其国。”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、四无量心,四摄法、方便、三十七道品乃至十善是菩萨净土,菩萨成佛时,具足成就如是等法众生来生其国。“若菩萨欲得净土,当净其心,随其心净则佛土净。”所以,净佛国土必定先当净其心。《阿含经》亦云:“心清净故,众生清净。”又印顺大师也说:“心净众生净,心净国土净,佛门无量义,一以净为本。”由此可见,佛法的精义则在于一“净”字,若要将我们这污秽的国土净化为清净庄严的乐土,则要在“净”字上下功夫,先重在净化自己的身心,方能得到佛法的真正受用。
佛法本来是心法,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;心正则一切成正,心邪则一切成邪。心是行为的舵手,故《华严经》云:“心如工画师,能画诸世间,五蕴悉从生,五业而不造。”然则,我们应如何净化身心呢?印顺大师曾说:“众生身心的净化,做到无我,无我所。”我们只有先除去自私的小我与我所执,然后进一步修习十善,具足净戒,方能达到“自净其意”,乃至“净佛国土”。如果我们自己身心不清净,又将如何去净化别人?自己烦恼尚未解脱,如何去度去救世?比如一座高级宾馆,里面布置整洁雅致,外面环境干净秀丽,加上服务态度礼貌周到,装潢设备新颖完美,于是顾客盈门,生意兴隆。这与他们首先自身要求严谨,并付出一定的精力、物力代价,而且又把自己的美德推而广之是密切相关的;反之,里面乱七八糟,卫生无人过问,搞得乌烟瘴气,尽管外面多么干净,环境多少幽美,就是有人问津或涉足其间,其寓居者亦难安宁。修行人也是如此,修行者先修心,欲度他先自度,自我打好基础,在身心清净的前提下,然后进一步净化我们所住的环境,乃至国土、世界,改善其缺陷,以增进人类之福祉,造福社会人群,这样才能与大乘精神相应,才能达到净佛国土,利乐有情,成就无上菩提的最高目标,乃至达到我们学佛的圆满境界。
当然,净化国土并非易事,世间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沉迷,起惑造业,污染不净;但是佛教经典告诉我们,印度也是娑婆国土,自古以来,也有污染杂乱之情形,然而,当时的维摩诘居士所住的家中,却是一尘不染,净若天宫。《法华经》中说:“娑婆世界,坦然平正,其诸菩萨,咸处其中。”由此可知,净土也离不开秽土而成,即在秽土之中,通过人们的努力,而变成清净国土。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处理,怎么去做!
当然,要净化国土,单凭个人力量无济于事的。所谓“众志成城,”“大家一条心,黄土变成金”,唯有广大民众同心协力,方能达成。《大智度论》云:“作富无愿,无所标立,愿为导御,能有所成......,复次,庄严佛界大事,独行功德,不能成故,要须愿力。譬如牛虽能挽车,要须御者,能有所至。”这就是说,我们要净化国土真种伟大事业,除了自己身心需要修持外,还要发大愿,度化周围的人,乃至全体民众,共同努力,方能实现。唯愿我们广大佛子不畏艰巨,不辞劳苦,切实地肩负起责任来,改造这五浊世间,使之成为清净妙洁庄严的人间乐土,让遍法界、虚空界一切有情,皆得安乐!